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聯合發布了《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
《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2019年,北京文化產業在總體規模、企業綜合實力、居民文化消費、國際文化貿易等多項指標上繼續領先全國,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領作用。
01
多項指標位居全國之首
人均教育文化和娛樂支出4311元
2019年,北京文化產業在總體規模、企業綜合實力、居民文化消費、國際文化貿易等多項指標上繼續領先全國,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領作用。
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共有5252個;資產總計20198億元,同比增長5.6%;收入合計13544.3億元,同比增長14.4%;從業人員平均人數61.8萬人,同比增長0.3%。勞均產出大幅提高,達到219.3萬元/人,同比增長14%,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從全國占比情況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法人單位4831個,占全國比重7.9%;資產總計19020.3億元,占全國的13.9%;營業收入12997.3億元,占全國的13.1%。2013-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3%,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8.1%提高到9.3%,占比穩居全國首位。
文化消費規模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娛樂支出4311元,同比增長7.8%,創造了“十三五”以來最大增速,支出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72%。
全市文化貿易進出口額72.8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其中文化產品進出口34.6億美元,同比增長54.5%。2019-2020年度,北京地區共有75家企業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名單,數量居全國第一。
文化金融市場繼續保持活躍。全年北京地區共有9家文化企業成功上市,占全國四分之一。全市文化產業共發生融資事件472起,占全國的23%,資金流入規模達725.51億元,占全國的25.4%。全年共發生文化產業并購事件34起,涉及資金規模155.99億元,并購規模位居全國榜首。
02
四大主導產業發展強勁
設計收入最高文化傳播增速最快
《白皮書》指出,2019年北京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全市規模以上文化核心領域收入合計11972.6億元,同比增長15.8%,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合計的88.4%,比上年提升1.6個百分點。其中排名前四位的創意設計服務、新聞信息服務、文化傳播渠道、內容創作生產領域,收入合計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合計的87.3%,成為推動全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四大主導產業。
在文化產業九大領域中位居首位的創意設計服務業,全年規模以上收入3466億元,同比增長17.1%,約占全市規上文化產業收入合計的25.6%?!氨本﹦撛臁薄氨本┰O計”品牌優勢和影響力持續擴大。北京國際設計周、中國設計紅星獎、北京時裝周、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等已形成較高知名度的品牌活動。
增速最快的是文化傳播渠道業。全年規模以上文化傳播渠道領域實現收入2919.4億元,同比增長34%,約占全市規上文化產業收入合計的21.6%。互聯網文化娛樂平臺成為文化傳播渠道發展新動能。愛奇藝網絡視頻播放平臺付費會員數量在全國率先突破1億人次,掌閱科技閱讀平臺月活躍用戶數量達1.4億,字節跳動旗下抖音短視頻平臺日活躍用戶數突破4億。
內容創作生產成績斐然,電影《流浪地球》《周恩來回延安》、電視劇《最美青春》《大江大河》、圖書《北上》《云中記》等10部作品入選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數量再次位列各省區市之首。
03
各區域產業發展各領風騷
通州漲幅第一、海淀收入第一
《白皮書》的數據顯示,北京市各區文化產業各具亮點。其中,海淀區三項指標均位居全市第一: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合計6137.4億元,資產合計7654億元,從業人員平均人數21.5萬人,占比分別為45.3%、37.9%和34.8%。朝陽區企業數最多,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1999個,占全市的38.1%。通州區漲幅最大,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合計289.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93.2%。延慶區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及資產合計大幅增加,同比增長分別為162.3%和224.1%。門頭溝、通州、懷柔、豐臺四區從業人員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58.4%、38.9%、25.1%和19.7%,發展勢頭強勁。
各區域產業發展特色日益鮮明。首都功能核心區重點發展文化演藝、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產業,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2708.7億元,占全市比重20%。
城市功能拓展區依托科技創新實力和傳媒資源集聚優勢,打造高精尖文化產業集群,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9535.5億元,占全市比重70.4%。
城市發展新區挖掘自身潛力,大力發展藝術品創作展示交易、會議展覽服務、創意設計服務等產業,正在成為文化產業新興增長極,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1025.3億元,占全市比重7.6%。
生態涵養發展區充分利用自身優良的生態環境資源,重點發展歷史文化生態休閑旅游、演藝演出、音樂創作及版權交易等產業,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274.8億元。
04
文化消費轉型升級
線上消費、新型文旅消費成熱點
《白皮書》指出,新興文化消費正異軍突起,重構文化消費新生態。線上消費增長迅猛,2019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新媒體業務收入達到188.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9.90億元,同比增長36.07%。數字閱讀、數字展覽、網絡視聽、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快速發展,形成文化消費的新熱點。
文旅消費呈現新熱點,親子游、研學游、康養游、文博旅游等形態引領潮流。夜間消費也在商務局、文化和旅游局等積極促進下興盛。僅惠民文化消費季期間就有商場、劇場、影院、園區等的60余項主題活動提供了夜間消費服務。
《白皮書》課題組統計,北京市目前已經出臺文化消費促進政策20多項,涵蓋財政資金支持、產業金融、政府服務等多個方面,形成了較為充足的常備政策工具箱。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文化科技融合,打造線上線下文化消費新場景。